2025年5月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突破325,000元/吨,单日上涨1,000元,连续8日刷新高位。在欧盟战略储备冲击、国内资源枯竭与技术升级的多重催化下,钨产业链正面临全球定价权争夺的关键转折点。本文结合当日行业动态、政策风向及企业战略,深度解析钨价持续攀升的底层逻辑与未来一周走势预测。
一、行情速览:全产业链价格联动上涨
钨精矿:资源稀缺性推升价格
黑钨精矿(65%):江西、湖南主产区报价15.2万元/标吨,现货流通量不足65%,持货商捂盘待涨情绪浓厚。
政策约束:自然资源部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同比缩减6.45%(至5.8万吨),江西、甘肃主产区配额降幅超5%,原生矿缺口扩大至12%,资源溢价加速。
APT(仲钨酸铵):成本倒挂与需求分化
散货报价:APT市场价僵持于22.2-22.35万元/吨,冶炼厂成本倒挂压力下被动跟涨,但需求疲软导致实际成交以刚需为主。
企业定价:章源钨业5月上半月长单采购价上调至22.35万元/吨(含税),但散货市场低于22万元/吨无成交。
钨粉与碳化钨粉:高端需求支撑价格
钨粉:国产中颗粒钨粉报价329,000-332,000元/吨,光伏钨丝(纯度≥99.95%)渗透率突破12%,技术溢价显著。
碳化钨粉:原生碳化钨报价324,000-327,000元/吨,再生碳化钨(电解料)286,000-296,000元/吨,高端领域需求成核心支撑。
二、核心驱动:供需失衡与全球博弈
供应端:资源枯竭与政策高压
国内矿山老化:江西、湖南钨矿品位降至0.3%-0.5%,开采成本同比上升40%,超产幅度从2015年的54.9%骤降至2024年的11.4%,资源稀缺性凸显。
环保成本激增:中小矿企因废水排放标准升级、尾矿库改造退出市场,章源钨业等头部企业环保投入占成本比重飙升至18%,进一步推升资源溢价。
国际资源争夺:欧盟启动10万吨钨战略储备招标(首批3万吨占全球消费量15%),欧洲现货升水率飙升至8%,倒逼中国缩减出口配额8%,全球流通资源争夺白热化。
需求端:高端爆发与传统萎缩
光伏与军工驱动增长:
光伏钨丝:厦门钨业100亿米产线投产在即,单吨利润较传统产品提升30%,目标2026年渗透率提升至20%。
军工突破:中钨高新研发0.01mm极小径铣刀突破“卡脖子”技术,军工订单占比提升至35%,进口替代率突破40%。
传统出口承压:
美国对华钨铁加征50%关税,压制出口价格于38.5-39.5美元/千克,海外订单同比下滑40%,倒逼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资本与政策共振
资金分化:5月8日钨概念板块主力净流入-1,264万元,但厦门钨业连续4日获资金净流入,市场对技术龙头价值重估。
政策红利:国内“专精特新”补贴向硬质合金倾斜(单家企业*高补贴5,000万元),欧盟储备招标或催化阶段性行情。
三、龙头企业动向:技术突围与资源整合
厦门钨业(600549.SH):
一季度净利润3.9亿元,光伏钨丝市占率稳居80%,目标2026年渗透率提升至20%。
布局下一代NL结构正极材料,推动技术溢价持续释放。
中钨高新(000657.SZ):
完成柿竹园钨矿资产注入,一季度净利润2.21亿元(+3.24%),硬质合金刀具全球市占率*,进口替代率突破40%。
军工订单占比提升至35%,计划2026年产能提升30%。
章源钨业(002378.SZ):
APT及碳化钨粉年产能达1万吨和6,000吨,资源自给率提升至20%,成本传导能力*行业。
四、未来一周价格走势预测
支撑因素:
资源稀缺性:钨精矿成本线(15.2万元/标吨)形成强支撑,原生矿缺口短期难缓解。
政策催化:欧盟储备招标(首批3万吨)落地或刺激市场情绪,国内高端制造补贴加速释放需求。
抑制因素:
出口疲软:美国关税压制中低端制品出口,海外订单同比下滑40%,拖累全产业链流动性。
技术替代风险:碳化硅、氮化硼材料在切削工具领域渗透率达18%,或冲击30%需求。
综合预判:
未来一周钨价将维持高位震荡,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波动区间预计为323,000-330,000元/吨,关注欧盟招标进展与国内政策落地节奏。
链接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s_SQnshyGweRGo7KK4VUA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