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低温(-173~23℃)、低压(10-5Pa)条件下,仅用1~20秒时间,即实现了球状且无缺陷的纳米金刚石(ND)合成,并达到100%收率。
传统人造金刚石通常需在约1500℃和10GPa的极端条件下合成,且难以避免缺陷。相比之下,本研究大幅降低了工艺难度,并突破了纳米金刚石制备中的结构限制。
研究以金刚石骨架的前体分子——金刚烷(Ad)为对象,在原子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利用自主开发的“高速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法(SMART-EM)”,向Ad晶体照射80~200keV电子束。团队捕捉到了从Ad寡聚物到立方晶纳米金刚石的转化过程:电子束优先打断C-H键,产生自由基,经多聚化反应逐步构建出球状且无缺陷的纳米金刚石,同时伴随氢气的生成与消失。
更重要的是,研究*以亚埃级空间分辨率和毫秒级时间分辨率记录下了金刚石骨架的生长过程,并揭示了Ad5向Ad8、Ad17向Ad26的分子增长动力学特征。
目前,纳米金刚石因其*的硬度、生物相容性和光学特性,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精密器件及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成果也为低能耗、可控化制备纳米金刚石开辟了新路径。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FaCtH7fa7lWdKS3Dc3F0A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