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效应推升需求,下半年走势仍看外需
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JMTBA)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日本机床订单额(速报值)为1377.8亿日元,同比增长9.9%,连续三个月增长,并时隔三个月再次突破1300亿日元大关。受上半财年收尾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及补助金项目集中落地,带动订单显著回升。
不过,JMTBA调查企划部指出:“本轮增长中季末因素较为明显,目前尚难判断上升趋势能否持续。”业内人士认为,日本机床产业正进入一个“内需温和回升、外需结构分化”的新阶段。
外需增长13%,内需时隔半年回到400亿日元水平
9月外需订单为949.94亿日元,同比增长13.3%,连续12个月增长,环比也增长7.6%,为六个月来*转正。欧洲市场表现稳健,中国与东南亚市场小幅回暖。
但美国因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仍被视为潜在风险因素。内需同比增长3.0%,达到427.86亿日元,时隔半年再度回升。国内订单主要来自自动化改造与高精度加工设备更新,而传统汽车量产线投资依旧疲软。JMTBA指出:“补助金与财年末需求对增长有所支撑,但需关注后续反动效应。”
市场观察:四大关注焦点
①季末效应与补助金的“短期刺激”
9月国内订单上升,更多反映了企业为赶在财年结束前完成设备更新及补贴申请的“集中采购”。许多中小制造商借机更新老旧机床,导入自动检测及数控系统。
但业内担心,10月起可能出现“需求平稳期”,能否延续增长将取决于民间投资信心。
②外需结构分化与地缘风险
外需仍是行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但结构差异正在加大。
欧洲市场保持强势(8月确报为同比+32.1%),中国市场回稳迹象增强而美国可能针对部分机电与医疗设备加征新关税,给出口带来不确定性。
日元贬值虽提升日本机床的价格竞争力,但原材料与物流成本上升,正逐渐侵蚀利润空间。
③自动化与智能机床需求持续升温
劳动力短缺与技能断层正在推动制造业投资自动化与高精度设备。多轴加工、复合加工机、AI刀具补偿、IoT远程监控等成为投资重点。
业内普遍认为,即使市场整体波动,“高附加值智能机床”仍是长期增长动力。
④国内汽车及一般机械领域仍显疲弱
传统汽车制造与一般机械领域更新需求低迷。
企业重心正从“量产效率”转向“小批量、高精度、多品种”生产,机床市场也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这一结构转变预计在未来两年仍将持续。
日本主要机床厂商动向
DMG森精机(DMGMORI)
上半年受益于欧洲、中国及印度的大型项目,下半年将聚焦复合加工与AI智能控制机型。9月在德国“EMOHannover2025”上发布的新机型反响积极,预计下半年订单将逐步回升。
大隈(OKUMA)
推出新型立式加工中心“MB-100V”,以节能与高精度为主要卖点,主攻汽车零部件与航空航天领域。并加大“可再生能源制造设备”的开发与推广。
山崎马扎克(YAMAZAKIMAZAK)
通过扩大北美与欧洲生产基地,降低汇率风险。北美市场稳健增长,激光加工机与混合3D打印机订单持续增加。
牧野铣床(MAKINO)
以高精度加工为强项,重点布局电子零部件、医疗器械与航空航天领域。
推动AI加工参数优化与数字孪生(DigitalTwin)联动系统商业化,强化差异化优势。
发那科(FANUC)
在机器人与CNC系统领域保持全球*。中国智慧工厂项目支撑其需求,但对美国关税政策保持谨慎。
其自有生产线亦在加速导入AI自主控制系统,以提升生产效率。
行业前景:外需仍是关键
基准情景
外需短期内仍将支撑整体市场,但受美欧经济放缓、汇率与关税风险影响,预计维持“微增”走势。
内需在季末效应消退后可能趋于平稳。
结构层面上,自动化与高精度化投资浪潮仍在持续,行业分化加速:能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厂商,将更有机会取得超额增长。
结语
1377亿日元的订单数字,不仅是一场回升,更是日本制造业结构变革的缩影。
机床正从“生产设备”进化为“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
面对美国关税与中国市场波动,日本机床行业能否凭借“高端化与智能化”实现自主增长,将决定2025年下半年的行业走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Przc5xlLU5txg9T4nn3iA
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不代表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的观点。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